黃偉偉:中國首屆職教名師
來源: 發布時間:2010-01-15 瀏覽次數:次來源:溫州教育網 作者:wzzj 時間:2009-09-20
從計算機房實驗員到代課老師,從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師到中職教學研究與教學改革的排頭兵,從市級教科研青年標兵、教壇新秀、優秀教師到中國首屆職教名師,溫州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教學科研處主任黃偉偉,以她敬業更樂業的態度,鋪就了一路上揚的職業臺階。
曾是大學機房老師
1994年,原溫師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畢業的黃偉偉,成為那一屆留校的4名幸運兒之一。她笑著說,她老家在樂清,當時特別想留在溫州工作,就先留校成了計算機實驗員。
計算機實驗員的活兒一直干了三年。因為學生們都是在各自的教室里上了理論課再到機房上機實驗,與機房老師的交流很少,黃偉偉覺得找不著當老師的感覺,她的心里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1997年上半學期,她成了市中等職業專業學校高三段的數學代課老師。下課后仍被一群學生圍繞著的黃偉偉一下子找到了當老師的樂趣和尊嚴,而且那一屆帶出來的學生考上了浙工大、浙師大等院校,讓她充滿了成就感。“我想我天生就適合當老師”,黃偉偉微笑地說。
從大學“留級”到中職,黃偉偉“一意孤行”地成為了溫職專的數學老師。她說:“人生充滿選擇,有得必有失,當時沒多想離開大學校園與選擇中職學校之間存在的損失與落差,只想當一名真正的老師。”
不放過鍛煉學生的機會
“我上課沒有熱情激昂的表達,但求條理清晰,深入淺出地為學生解決難題。”她這樣評價自己的課堂風格,她認為中職生要以課程為中心,掌握理論知識,更要著重能力、情感目標等綜合素質的培養。業務素質與學術水平扎實突出的她,先后擔任了學校數學教研組組長、教科室副主任、教學科研處主任,并兼任溫州市職教數學教研大組的副組長,浙江省職成教數學大組理事。
2006年下學期,在她的建議下學校引入《職業生涯規劃》課,并推出系列職業生涯規劃大賽,要求全校高二段學生人人參與。如今這項大賽在校園內一年比一年紅火,學生們從找素材、寫材料、制作PPT,到上臺表達,展示專業特長,得到全面的鍛煉。2004年,對中職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成了當務之急,在黃偉偉的努力下,一系列教學模式被成功引入課堂,溫職專目前擁有的五大類七個專業,均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教學模式,如機電類的“理論實踐一體化式”、“電子商務類的行為導向式”、“工藝美術類的主題項目式”、“戲曲幼師類的崗位主導式”,不放過一切可以讓學生得到實踐職業能力的機會。
10多年的教學生涯,黃偉偉參編或主編各類教材、教輔用書10套,其中有省職成教教研室主持的地方課程《數學趣園》;語文出版社的中等職業教育文化課基本教材《數學》文科分冊、理科分冊等。教科研成果發表6項,獲國家級榮譽2項,省級9項,市級11項。
當了首個越劇班的“媽”
2004年,溫職專與市越劇團簽約,開展“訂單式”培養,開設了我市首個“越劇班”,黃偉偉主動請纓當任越劇班的班主任。
黃偉偉笑著說,當時的主動是有“私心”的。2003年,她曾牽頭課題《職業中學數學分層目標教學的實驗與研究》,進行分層走班的教學改革試驗,并獲得了市“青年雙百”課題一等獎,后來因排課困難等原因暫停實施。而這個越劇班25個孩子,最小的年齡才14歲,最大的19歲,年齡跨度大、學力水平又參差不齊,正是一塊實施分層教學的“實驗良田”,她大膽整合教材、自編練習,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提出相對應的教學要求與教學內容,實行有效的分層教學。
“一方面繼續自己的課題研究,一方面也找到了當‘媽’的感覺。”黃偉偉說,記得有一回下雪,孩子們在雪地里玩打雪仗,玩著玩著鬧矛盾打架了,她急忙擱下自己3歲的孩子,連夜趕到學校調解。她說,這批孩子年齡小,常常發生小摩擦,生活上也更需要照料,但他們特別能吃苦,畢業后12名學員入選市越劇團,其他的也各自進入各縣(市、區)的越劇團,很令她感到欣慰。
黃偉偉說,現在因為工作的關系,她的很多愛好都“荒廢”了,她喜歡唱歌、跳舞,大學時還曾報名參加海報設計大賽、演講比賽,后來又迷上乒乓球,考取了國家二級乒乓球的裁判員資格。她說,一名好老師就得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這樣才能與學生有話題,當好孩子們的“媽”。
人物名片:
黃偉偉 溫州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教師,教育碩士,9月1日,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主辦的首屆職業院校教學名師300名評選中,黃偉偉成為我市唯一一名入選者,名列中國首屆職教名師榜。
Copyright ? 2022 溫州大學 Wenzhou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捷點科技
溫大公眾號
溫大抖音號
校友公眾號